(耶路撒冷)-人權觀察今天表示,自2023年10月7日以來,以色列軍方參與約旦河西岸(以下簡稱「西岸」)定居者對巴勒斯坦居民的攻擊,或不予後者保護,已導致20個社區有部分居民被迫遷移,至少7個社區徹底放棄家園。
以色列定居者對巴勒斯坦人實施攻擊、酷刑和性暴力,竊取他們的財物和牲口,威脅他們若不永遠搬走就要予以殺害,並在加沙敵對情勢掩護下摧毀他們的住宅和學校。許多巴勒斯坦人抛下家園和土地,整個社區一同逃難。以軍並未向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也沒有允許他們返家,迫使他們在外地流離失所。
「定居者和士兵迫使整個巴勒斯坦社區遷走並摧毀他們的家屋,背後似乎得到更高層以色列當局的支持,」人權觀察兒童權利部副主任比爾・范・艾斯韋爾德(Bill Van Esveld)說。「當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在加沙,西岸的暴行受到部分以色列盟邦數十年來有罪免責和自鳴得意的鼓勵,正在急劇惡化。」
人權觀察調查了2023年10月到11月發生的多起襲擊事件,這些襲擊迫使希伯崙(Hebron)以南的基爾貝特扎努塔(Khirbet Zanuta)和基爾貝特拉提姆(Khirbet al-Ratheem)、希伯崙以東的卡努伯(al-Qanub)以及拉馬拉以東的艾恩拉夏許(Ein al-Rashash)和瓦迪斯依克(Wadi al-Seeq)等社區的全體居民流離失所。證據顯示,武裝定居者在軍方單位積極參與下,多次切斷道路襲擊這些巴勒斯坦社區,拘禁、毆打和刑求居民,以槍口將他們趕出家門和自己的土地,或以死亡威脅迫其離開,而且不讓他們帶走家中財物。
人權觀察就前述襲擊事件採訪到27名目擊者,並檢視了居民拍攝的影片,顯示他們遭到身著以色列軍服、手持M16步槍的男性騷擾的情況。人權觀察於4月7日透過電子郵件向以色列國防軍查詢,截至4月16日尚未收到答覆。
2023 年,定居者對巴勒斯坦人的襲擊增加,達到自2006年聯合國開始記錄這一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10月7日之後,以色列軍方徵召5,500名具後備軍人身分的定居者,其中部分有向巴勒斯坦人施暴的犯罪前科,並將他們編配到約旦河西岸「區域防衛」部隊。 據《國土報》和以色列人權組織報導,當局將7千支槍發給這些部隊和設於各定居點的「民防團」等單位。據媒體報導,10月7日以後,許多定居者散發傳單並在社交媒體上向巴勒斯坦人發出威脅,例如警告他們「逃到約旦去,或者(被)消滅」,以及「復仇之日近了」。
聯合國在10月7日至4月3日之間記錄到7百餘起定居者襲擊事件,近半襲擊事件有身著制服的士兵在場。自10月7日以來的襲擊已導致鄉村畜牧社區1,200多人流離失所,其中包括600名兒童。據聯合國報導,自10月7日以來,西岸巴勒斯坦人至少有17人被殺、400人受傷,同時以色列定居者有7人被巴勒斯坦人殺死。
4月12日,從馬拉切赫沙隆(Malachei Hashalom)定居點外圍崗哨失踪的一名14歲以色列男孩的屍體被人發現。此後,據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指出,定居者襲擊了西岸至少17個巴勒斯坦村莊和社區。據以色列人權組織Yesh Din報導,包括一名 16 歲男孩在內的四名巴勒斯坦人在這些事件中喪生,房屋和車輛被縱火,牲畜被殺害。
人權觀察發現,受到調查的五個社區中,被驅逐的居民至今無法回家。巴勒斯坦居民的返回要求遭到以色列軍方拒絕或置之不理,以致他們無法得到保護,以免遭到那些揚言將其殺害的武裝定居者和士兵再度攻擊。一個七孩家庭被迫徒步逃離卡努伯之後,目前棲身於煤渣砌成的狹小倉庫,連房租也付不出來。
以色列人權組織捍衛人權(Haqel: In Defense of Human Rights)已向以色列高等法院起訴,請求下令軍隊保護五個巴勒斯坦社區免於定居者暴力驅逐的威脅,並允許基爾貝特扎努塔居民重返家園。該組織表示,以色列檢察官2月20日答覆法院,稱基爾貝特扎努塔並未發生強迫流離失所情形,當地巴勒斯坦人是由於畜牧和農業問題而自願離開。該案預定5月1日再次開庭。
被驅逐的居民以牧羊為生。有人說,以色列攻擊者盜取他們的車輛、現金、家用電器,以及一些家庭賒購但現已無法償還的羊群和飼料。有些家庭雖然帶著羊群逃出,但必須重新搭建住處,而且無地放牧。
據人權團體指出,定居者隨後把自己的羊趕到這些社區的土地上放牧。以色列人權組織B'Tselem報導,從10月7日以後到3月中旬為止,定居者佔據原屬巴勒斯坦人的牧場已逾4,000德南(400萬平方公尺)。
定居者的反覆襲擊(通常是在夜間)造成了恐懼和心理健康損害。當地兒童和兒童家長表示,孩子們常做噩夢且注意力難以集中。五個社區中有兩個社區的學校遭襲擊摧毀;大多數兒童因流離失所而無法上學已超過一個月或更長時間。
在西岸被佔領土,以色列警察享有對定居者的執法管轄權,軍隊則享有對巴勒斯坦人的執法權限。據一名以色列調查記者報導,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部長本-格維爾(Itamar Ben-Gvir)於10月7日之後指示警方不要對涉暴定居者執法。該報導遭警方否認,但本-格維爾本人未予否認。Yesh Din匯整官方數據指出,巴勒斯坦人告發定居者和以色列軍隊的案件絕大多數都未獲起訴。
在10月7日之後,國家安全部發出了數千支槍械,包括發給定居者。12月,總檢察長辦公室在國會表示,他們發現國安部非法批准14,000份槍支許可證。
美國、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等國已發出向以色列輸出武器(包括步槍和彈藥)的許可。美國自10月7日以後已批准百餘件對以色列的武器轉讓,2023全年共輸出8,000挺軍用步槍和43,000柄手槍,後因定居者襲擊引發疑慮而於12月暫停運交24,000挺步槍。一位前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幾乎可以肯定」定居者使用的是美國製造的槍械。
去年12月以來,英國、美國和法國宣布禁止涉暴定居者入境的簽證政策。美英兩國對總計八名定居者和兩個定居點實施了金融制裁。歐盟制裁措施則因捷克和匈牙利堅決不同意而仍在討論中。
強制轉移或驅逐出境,以及大規模破壞和侵占被佔領土內的財產,都是戰爭罪行。以色列當局對巴勒斯坦人所實施的系統性壓迫和不人道行為,包括戰爭罪行,均以維持尤太裔以色列公民對巴勒斯坦人的宰制地位為目的,構成種族隔離和迫害等危害人類罪行。
鑑於可能淪為侵害人權的共犯,各國政府應暫停對以色列的軍事支援。各國還應當審查並考慮暫停各項雙邊協議,例如歐盟-以色列自由貿易協定,並對被佔領土定居點實施貿易禁令。英國應立即撤回《公共機構經濟活動(海外事務)法案》,該法案限制英國公共機構做出不與西岸非法以色列定居點企業開展業務的決策。
美國、歐盟、英國和其他國家應採取行動,確保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的加害者受到究責,包括依據普遍管轄權以及在國際刑事法院發動刑事調查和起訴。究責對象應包括在其指揮系統中負有指揮責任而未能預防或懲罰相關犯罪的官員。
此外,人權觀察表示,對於應為以色列持續襲擊巴勒斯坦社區或阻止流離失所巴勒斯坦人返回家園負責的人,各國應考慮實施制裁,直到受制裁者停止襲擊並確保讓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回家。
「巴勒斯坦兒童目睹親人被施暴、家園和學校被摧毀,以色列當局必須負起最終責任,」艾斯韋爾德說。「以色列高層官員正在助長或未能阻止這些襲擊,而以色列的盟邦沒有採取足夠措施加以阻止。」